忠誠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很普通的一件事,在生活中最常見的忠誠有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婚姻等等。然而,這些忠誠其來源的基礎又是什么呢?從我在參觀鄧小平故里的時候開始一直在思考著這個問題,今天在公交車上突然想起了諸葛亮似乎明白了忠誠最初的來源是什么了。
忠誠基于感恩。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是后人公認的忠臣。而他的忠誠就是來源于感恩。其在《出師表》中有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正因為諸葛亮感激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從而使他對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成為一代名臣。
在近代抗戰和解放戰爭中,忠誠同樣基于感恩。知識分子感謝共產黨解放思想,從而找到中國革命的方向;工人感謝共產黨為其做主,從而脫離資本主義的壓榨;農民感謝共產黨土地改革,從而有了自己的土地。因為感謝,因為感恩,共產黨領導的隊伍才不斷壯大。相比較國民黨的忠誠,其來源于利益,這樣的忠誠即使是飛機大炮也抵擋不了小米加步槍。
在當代社會中,忠誠也是來源于感激。我們感謝祖國給我們的和諧、自由、安康…所以我們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我們感謝愛情的甜蜜,所以忠于婚姻。我們感謝朋友的支持,所以忠于友情。
同樣,在現在的企業中的忠誠也來源于感恩。員工感謝老板給他的信任,感謝企業給他發揮才能的空間,感謝公司對他成績的肯定和獎勵,所以他很忠誠于公司,愿意為公司不斷奉獻自己。當然在公司中的忠誠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如果一個員工感覺到老板對他不再信任,企業不再給他發展的前景,公司不再肯定他的努力,不再給他應該擁有的時候,那么他的忠誠度會急劇下降,甚至可能為零。這時你就不要再希望他繼續忠誠下去了,即使你給了他工資,而這只是他工作所得的報酬而已。
缺乏感恩的公司是留不住忠誠的員工,把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培養成精英,就因為他感到不再有感恩和忠誠而離開,這樣的公司會成為其他公司的精英培育基地,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研發部 楊昆)